膠南靈山島旅游
2004-08-15
2004年8月7日至9日,向日葵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到膠南靈山島旅游。歷時兩天,并登上主峰。
在島上的兩天時間里,向日葵公司公款吃喝,徹底腐敗。并決定每年都要這樣腐敗幾次。
攀巖速降
靈山島位于膠南市東南靈山灣中,與大珠山遙相對峙,是祖國僅次于臺灣島、海南島的第三高島。它距大陸最近點(diǎn)5.97海里,面積7.28平方公里,主峰海拔513.6米。島上有12個自然村,屬膠南市積米崖港區(qū)所轄的一個管區(qū)?!赌z澳志》稱它為“水靈山島”。古《膠州志》說它“先日而曙,將雨而云,故名靈山。”靈山島自古以景色靈秀和超脫塵囂而著稱,列入古代“膠州八景”,地方志記載,靈山島“嵌露刻秀,儼如畫屏,屹立于巨浸之上。”靈山島的林木覆蓋率70%多。游靈山島,猶如看畫賞畫。群峰雄踞于萬頃碧波上,無論遠(yuǎn)望還是近觀,都是一幅氣象非凡的山海畫圖。登上島來看,一山是一幅風(fēng)景畫,一塊奇石、一組海礁、一道港灣、一群鷗鳥……都如雕似繪,畫魂栩栩,畫意深邃。12個自然村鑲嵌在高山和大海之間,不拘格局而自成格局,自然天成。島上的梯田層層,從海邊一直摞到山上,梯田的石砌地堰順地勢而蜿蜒有致,這是歷史刻下的線條,是舒展而優(yōu)美的版畫。踏上海島,便走進(jìn)港灣、漁村和漁家生活的風(fēng)情畫中。環(huán)島看峰巒競秀:象鼻山、歪頭頂、石秀才、老虎嘴、試刀石、海蝕崖壁等,都是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雕塑杰作。尋著潮水趕海,到海邊撿海螺,捉海蟹,或者執(zhí)竿垂釣,是與大海逗樂,趕海人樂在畫中。
主峰
龍門頂海灘
靈島浮翠
“靈島浮翠”是自明代起當(dāng)?shù)赜忻膭倬?。乾隆年間的《膠州志》記載,當(dāng)時的靈山島“其色四時常青,蔥翠如滴,時與波光相亂”?,F(xiàn)在的靈山島,林木覆蓋率70%以上。從積米崖港乘客輪進(jìn)島,遠(yuǎn)遠(yuǎn)望去它象淡淡的水墨畫從天海之間洇了出來。臨近時,只見聳翠疊綠的群峰直逼大海,山影與水光相亂,好一幅丹青長卷!島上每座山峰都聳翠疊綠,每道山梁、每面山坡、每條山溝都是郁郁蔥蔥的綠樹,居民的紅瓦房和紅頂小樓就掩映于這天然的綠色屏障里,紅瓦綠樹相襯,置身其中,如同走進(jìn)了翡翠的世界。滿島的翠色倒映成大海里浮動的綠光,綠光擁抱著翠綠的海島,把島上的翠綠渲染的更具動感。
城口子
城口子緊連著碼頭,是島上最大的村,有229戶居民。在臨碼頭的村口,路左邊高高地立著一塊書寫著“水靈山島”的碑,右邊有一座凌波生輝的“浮翠亭”,亭內(nèi)常有三兩個漁家婦女在悠閑地織網(wǎng)。走在步步登高的山坡街道上,看到的是掩映于綠樹叢中隨山坡起伏而高低錯落的小樓和紅瓦房屋,村正中有一條沿山坡等高線而延伸的南北街,兩旁多是建造別致的飯店和餐館,游人在此不僅可以盡情品嘗海中美味,而且還可以感受漁家生活風(fēng)情。
靈島奇峰
靈山島上共有山峰56座,一座山峰就是一個藝術(shù)形象。踏上碼頭仰望對面山峰,它是一頭遮天蔽日的大象,這就是象鼻山,它的臉、長長的鼻子都活靈活現(xiàn)地凸現(xiàn)在人們面前。沿著環(huán)島公路向南走,可見一座座翠綠的山峰極象一棵棵扎根大海的巨筍,那棵直竄到奇云奇霧的“大筍“,不知被誰折歪了“筍尖”,這是島上的最高峰“歪頭頂”。就在“歪頭頂”前面,有一塊兀立的巨石,那是一尊半身人像。再往南走,是被稱為“石秀才”的山頭。“石秀才”前面還有數(shù)峰臨海而立,或如人在交談,或如仙人對弈,或如獸望崖驚立,或如蛙對天鼓唱……
老虎嘴
在海島南端,一道山崖橫空飛出,好象一只臥身昂首的猛虎。它的前爪撲在驚濤裂岸的亂石里,張著巨口朝大海呼嘯。“虎口”旁邊的石壁上刻著“老虎嘴”三個大字。站在老虎嘴西北山崖上的觀虎亭里,可以看到老虎嘴吞吐著高天的風(fēng)云和大海上的飛霞。沿著環(huán)島公路走進(jìn)“虎嘴”,可以看見它“上腭”和“喉”是一整塊斜向高空的山體巨石,天上的風(fēng)聲和海里的浪濤聲都在“虎口”里反射回蕩成撼天動地的吼聲。夕陽西下的時候,在虎口東南方向回望老虎嘴,會看到一輪紅日正好懸在巨大的“虎嘴”里,構(gòu)成了一幅神奇瑰麗的“虎口含丹”圖。
試刀石
在海島的東面,有一座小山,它臨海的一角,好象是用刀削了下來一樣,這就是“試刀石”。相傳有一年海盜入侵靈山島,島上一位漁家好漢率眾鄉(xiāng)親來到海邊,他為了試試刀鋒,揮刀削去這個山角,海盜嚇得抱頭鼠竄。后來,人們就叫這塊被削下的山角為“試刀石”。它的下部浸在海水里,他與山體脫離開的那道豁口,依然象是刀削的新茬兒。退潮后,豁口成了一條通道,人入其中,抬頭可以仰望“一線天”,看飛云過隙;也可觀左右刀削石壁。站在高處俯瞰這道豁口,讓人想到這是人和自然共同刻在這里的一道深痕。
海蝕崖壁
在海島東北端有一道陡峭的崖壁,高數(shù)十米。原來這里有高山的巖體深入海中,經(jīng)千百萬年來大??駶?xì)浪的撞擊,深入水中的部分就斷碎成海里的礁石,海岸就出現(xiàn)了這道壯觀的海蝕崖壁。靈山島的地質(zhì)屬中生代,白堊紀(jì)巖漿巖。在白堊紀(jì)中,造山運(yùn)動非常劇烈。這道海蝕崖壁,把大自然珍藏在里面的造山記錄袒露了出來,它有千萬層巖石,每層都是傾斜著指向高天。這層層疊疊的巖石證明了現(xiàn)在的高山就是這些巖石經(jīng)過無數(shù)年的隆起,從海底慢慢升起來的。巖層間,有漿壯物凝固而成的巖石,崖壁上有海蝕洞、五彩石、硅化木化石等。它吸引著游人前來觀光,也吸引著國內(nèi)外地質(zhì)專家和愛好者前來窺探地殼變動的秘密。
背來石
在海島東北端的海蝕崖壁前,有一塊深灰色的奇石—“背來石”。相傳它原是東海龍宮里的一塊靈石。有一年龍王的女兒水靈周游四海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有一座美麗的島嶼,她非常喜愛這里的山光水色,就住了下來,還從龍宮里背來這塊千年靈石與她為伴。這就是“背來石”名稱的由來。背來石在潮間帶。大海漲潮時,它在潔白的浪花的簇?fù)砘驅(qū)訉拥奈⒉?xì)浪的鑲嵌之下,顯得玲瓏剔透,象一塊深灰色的玉。潮水退去后,它赫然立于礁群,猶如巨大的荷蕾,那外層的瓣似乎時刻就要張開。就在最外層花瓣張開的地方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雕刻了一株老干曲枝的梅花凸現(xiàn)在那里,雕成一幅“梅花怒放荷吐蕾”的石板畫。
小靈山
在海島北端的大海里,有一座小島,形狀神似一只伸長了脖子,劃動著四腳,奮力向海島游來的海龜,人們叫它“小靈山”。相傳龍女水靈留住海島后,龍王派一只靈龜四處尋找她。因為水靈純樸善良,凡人神仙都非常喜愛她。所以,當(dāng)靈龜快要接近海島的時候,島北端的小山頭上竟神奇地出現(xiàn)了一座烽火臺,靈龜被鎮(zhèn)在了山頭外的海面上,它雖然奮力向前游,卻不能靠近海島。就這樣,靈龜在靈山島北端的海面上游啊游,不知過了多少年,就是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模樣。烽火臺,因年久被風(fēng)雨所損,現(xiàn)在的烽火臺是在原臺基礎(chǔ)上重修的。
火炬樹
走進(jìn)靈山島,沿環(huán)島公路觀光,可以看到山坡、溝坎和崖頭上生長著許多火炬樹。它的樹干深綠中透著銀白的顏色,每條枝杈上挑出許多半米長的葉柄,每條葉柄上對生著30個左右長長的葉片。每到六月,在每個枝頭環(huán)生著的六七柄綠葉中央,便竄出一支火紅的花,它是由無數(shù)朵細(xì)小的花組成的,整個花絮有二三十厘米高,形狀極象熊熊燃燒的火炬??闯善幕鹁鏄淞?,層層碧綠中,無數(shù)支火炬花沖天怒放,綠色的蓬勃烘托著火焰般的蓬勃,形成了靈山島生態(tài)美中一道耀眼的風(fēng)景。看火炬樹,可以從六月看到老秋。在老虎嘴以北,有多處“火炬坡”和“火炬埡”?;鹁婊ㄩ_以后,那里的“火炬”多如天上的繁星。海風(fēng)吹來,坡上和山埡里綠潮起伏,“火炬”搖動,氣勢異常壯觀。
趕海拾螺
靈山島周圍潮間帶礁石多,退潮后到礁石間拾海螺非常有趣。不同的區(qū)域生長著不同的種類。在城口子碼頭南側(cè),潮水退去便坦露出大片批著綠藻的礁石。掀動一塊石頭,便會發(fā)現(xiàn)在薄水中有黃色的“釘蛄螺”和深綠色的“花花寶”螺。兩種螺都只有小指頭肚那么大,圓圓的,味道很鮮美。在小靈山一帶的潮間礁石上,生長著“偏心蛄螺”。它形似一只馬蹄,但“踢踝”只是一個尖尖。來這里趕海,走進(jìn)沒膝蓋深的水中,可看到“偏心蛄螺”趴在水底的礁石上,伸手即可拾得。海島南端老虎嘴和洋礁一帶多是巨大的礁石群,是辣螺生長繁衍的好地方。辣螺分大辣螺和小辣螺。小辣螺象“釘蛄螺”那么大,島上人稱它“辣猴子”,只要潮水稍退一退,就能在礁石上拾到它。大辣螺個頭大,一把只能抓五六個,又稱“紅眼蛄螺”,它需要潮水退的大,到枯潮底才容易拾到。每年麥?zhǔn)蘸?,辣螺就選陡險的礁崖和浪高流湍的地方聚在一起產(chǎn)卵,這時來老虎嘴和洋礁一帶的礁從中趕海拾螺,碰上一小“窩”,能拾幾斤;碰上一大“窩”,能拾十幾斤到幾十斤甚至上百斤。
釣魚
靈山島周圍海底礁石密布,礁石間生活著很多魚,是釣魚的好地方。這里的漁民釣魚有多種方法:一曰“執(zhí)竿垂釣”,島上人稱“撅竿”。在海邊選一塊平坦便于落腳的礁岸,抖開竿上的漁線,將海蚯蚓掛在魚鉤為餌,投進(jìn)海中的礁石窩,可以釣到黃魚、黑頭、石扎子魚等。二是“拎手線”,三四人乘一艘小船,在海島周圍的海面上,每人手里提一根漁線,每條魚線系三四把魚鉤,白天釣黃魚、黑頭、梭魚、沙板魚等,晚上釣鰻鱺。三是“張旱鉤”,陰歷每月的初八、初九和二十二、二十三,備一筐或幾筐魚線,每筐魚線拴許多魚鉤,掛上魚餌,傍晚時將魚線撒在潮間礁叢,等潮水上漲淹沒魚線后便回去等待。第二天清早枯潮時,再到礁叢中收漁線,收獲不盡的喜悅。四是放小舶,多在秋季采用。在一艘尺把長的被稱為“小舶”的小船上掛上帆,準(zhǔn)備一筐魚線,隔一米左右拴一把以高粱桿為“浮子”的魚鉤,將小舶放在海上,小舶張帆順風(fēng)拖魚線而行,魚線和魚鉤靠一截截高粱桿漂于海面,專釣?zāi)切┰诤K蠈由畹聂~。過一段時間,撤魚線拉小舶上岸,魚鉤上釣的多是“促針魚”。